係指左、右心室間有一孔洞,稱為「心室中膈缺損」。
這個缺損對心臟的影響,就是使左心室部分含氧的的鮮血經由此填充到右心室,結果左心室要打到全身的血液量減少,營養供應因此不足,
造成發育不良。而右心室的工作量卻因此增加了,並且流向肺動脈到肺部的血也同時增加;這些額外的負擔,會造成心臟的肥大,進而發生心臟衰竭。
根據破洞所在的位置可分為四種類型:
又稱東方人型或高位型,約佔心室中膈缺損的30%,其破洞位置較高,緊接在主動脈瓣及肺動脈瓣的下面,容易造成主動脈瓣脫垂及逆流。 一般建議第一型的病人不論破洞的大小都應接受外科手術,以避免主動脈瓣損壞的不幸後果。手術時間一般認為是一歲左右,若發現主動脈瓣已有異常現象則應提早開刀。
又稱為膜型,它是最常見的心室中膈缺損,約佔50%以上,此型容易有纖維組織增生,形成苞苞把破洞包起來,而使破洞自然縮小,根據統計破洞小者有30-50%的機會可能自然完全閉合,但破洞較大者機會較小。
又稱心內膜墊型或房室腔型,約佔所有心室中膈缺損的5-10%,此型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常合併二尖瓣及三尖瓣隙裂,容易造成瓣膜閉鎖不全,加重心臟負擔,而此型破洞靠近心臟傳導系統,開刀縫合時可能傷到而造成房室傳導阻滯。
又稱肌肉型,約佔心室中膈缺損的5-15%,此型除非破洞太大,通常不需吃藥或開刀,而自然閉合的機會大於80%。
一般而言,小的心室中膈缺損是完全不會有症狀的。可能只是有異常的心雜音,或是由於肺部的血液較多, 比較常引起肺部的感染,而常常罹患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等疾病,而且拖的時間也比較長,常常要等到二、三個星期的時間,症狀才會完全消失。
而較大的心室中膈缺損則會有心臟衰竭的症狀發生,如呼吸急促等。 如果時間更久一點,可能會合併嚴重的心臟衰竭,而造成肺部積水、肝臟腫大等現象;此時應儘速送醫處理,以免延誤病情。
臨床上可利用強心劑(Digoxin毛地黃)及利尿劑(Lasix)、血管擴張劑來控制鬱血性心衰竭情形且須長期追蹤到一歲左右來決定是否開刀。
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能需要提早開刀:
a. 不易控制的心衰竭。
b.經常肺部感染。
c.發育遲緩。
d.肺高壓。
其實心室中膈(VSD)的預後(即病人的嚴重度,是否需要開刀)最有關係的無非是:1.心室中膈的大小(size),2.心室中膈的位置。
80%的心室中膈缺損都是位於心室中膈膜狀部(Membranousportion)周邊;在這類的心室中膈缺損的病患身上,有許多人在追蹤的過程中,可見到三尖瓣因為受到血流的牽引,逐漸形成所謂「三尖瓣瘤」(Tricuspidaneurysm),遮蓋掉心室中膈甚至完全將心室中膈關閉的情形。其實,絕大多數此類的心室中膈缺損,都是會自行癒合的,是癒後較好的一種心室中膈缺損。
但是,如果心室中膈缺損的大小過『大』,可能在三尖瓣完成覆蓋的手續前,便發生心臟衰竭的情形,那就必須輔以藥物治療。但如果心室中膈缺損真的過大,就只有選擇開刀一途了!